夜啼,是中醫(yī)病名,指嬰兒白天能安靜入睡,入夜則啼哭不安,時哭時止,或每夜定時啼哭,甚則通宵達旦。多見于新生兒及6個月內(nèi)的嬰兒,新生兒及嬰兒常以啼哭表達痛苦,饑餓、驚恐、尿布潮濕、衣被過冷或過熱等需求。此時若喂以乳食、安撫親昵、更換潮濕尿布、調(diào)整衣被厚薄后,啼哭可很快停止,不屬病態(tài)。 《脾胃虛寒型夜啼》 癥狀:夜里腹痛;啼哭不止。 穴位:推三關(guān)。 手法:用一手握住孩子手腕,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橈側(cè)面或食指、中指的指面從孩子手腕推向肘部,推100~300次。 《心熱受驚型夜啼》 癥狀:睡覺不安穩(wěn);不定時啼哭。 穴位:清天河水、清心經(jīng)。 清天河水 手法: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然后用另一只手的食、中二指指腹從孩子的腕橫紋推向肘橫紋,推100~5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從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清心經(jīng) 手法:將寶寶中指面向上夾入左手虎口,用另一只手的食、中二指指腹從孩子的中指指根推向指尖,推100-5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從中指指根推向指尖,不可反向操作。 《驚恐型夜啼》 癥狀:臉面發(fā)青,很害怕的樣子;睡覺過程中突然哭起來或叫起來。 穴位:運內(nèi)八卦、五指節(jié)。 運內(nèi)八卦 手法:用一只手托住孩子的四指,拇指按在孩子的離宮處,掌心向上,然后用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夾住孩子的腕關(guān)節(jié),以拇指螺紋面用運法從乾宮起至兌宮止,反復(fù)操作,順時針運100~300次。 五指節(jié) 手法:用一手拇指指甲掐孩子手背五指第一指間關(guān)節(jié)各3~5次,再揉五指第一指關(guān)節(jié)各30~50次。 《積食型夜啼》 癥狀:夜里睡覺不安穩(wěn);經(jīng)?;不想吃奶;腹部發(fā)脹;不讓按揉肚子;大便臭味重。 穴位:清胃、運內(nèi)八卦。 清胃 手法:用一只手托住孩子的手掌,暴露橈側(cè)緣,食指、中指夾住孩子拇指,中指叉于孩子虎口固定,從上至下推300次。 運內(nèi)八卦 手法:用一只手托住孩子的四指,拇指按在孩子的離宮處,掌心向上,以拇指螺紋面用運法從乾宮起至兌宮止,反復(fù)操作,順時針運100~300次。
小兒不會言語,啼哭是他的一種本能的表達方式,反映了小兒的不安和需求,日常中寶媽寶爸們還應(yīng)注意以下幾點: 1.要注意防寒保暖,但也勿衣被過暖。 2.孕婦及乳母不可過食寒涼及辛辣熱性食物,勿受驚嚇。 3.不可將嬰兒抱在懷中睡眠,不通宵開啟燈具,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xí)慣。 4.注意保持周圍環(huán)境安靜祥和,檢查衣服被褥有無異物刺傷皮膚。 5.嬰兒無故啼哭不止,要注意尋找原因,如饑餓、過飽、悶熱、寒冷、蟲咬、尿布浸漬、衣被刺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