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龔全珍的人生長度:壽至期頤,滿滿一個世紀,堪稱人瑞; 這是龔全珍的人生高度: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感動中國”2013年度人物、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工作者、全國模范退役軍人、“最美奮斗者”、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兩次接見她,親切地稱呼她為“老阿姨”; 這是龔全珍的人生寬度:她是開國將軍的夫人,卻從不以將軍夫人自居,而是淡泊名利,堅守“發(fā)上等愿、享下等!薄熬推教幾、向?qū)捥幮小钡娜松鷾蕜t; 這是龔全珍的人生厚度:多年來,她以丈夫為榜樣,全心全意投入山區(qū)教育事業(yè),并倡議成立了龔全珍愛心救助基金會,傾力捐資助學、扶貧濟困; 這是龔全珍的人生廣度:離休后的數(shù)十年里,她離職不離崗,堅持深入群眾,作革命傳統(tǒng)教育報告1000余場;耄耋之年還建立“龔全珍工作室”開展紅色教育,以自己的言傳身教弘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晴川歷歷音容在,蓮江綿綿不了情。 9月2日,當龔全珍逝世的消息傳遍羅霄山脈環(huán)抱之中的蓮花縣,她的光輝形象一次又一次被提起,她的光榮事跡一次又一次被記起。 歲月流金,龔全珍身上所蘊含的精神力量,不曾黯淡、不曾消磨。特別是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潛移默化中激勵后人傳承家風,在敬終如始中鞭策后人踐行家訓,成為一道別樣的風景。 這道風景,如風荷正舉,香遠四溢。 ![]() 龔全珍與劉仁堪小學的孩子們在一起。特約通訊員賀治斌攝 遺產(chǎn) 對于龔全珍的女兒甘公榮來說,媽媽留給她一家最寶貴的財富,莫過于兩本名為《龔全珍日記選》《我和老伴甘祖昌》的書籍。 在送給曾外孫的這兩本書上,龔全珍用毛筆寫下諄諄囑托:“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 學習甘祖昌、書寫甘祖昌、宣講甘祖昌,是龔全珍作為老伴,在將軍農(nóng)民甘祖昌去世后心心念念并躬身踐行的“宏偉工程”。 “有官不做當農(nóng)民,有福不享愛勞動,毫不利己專利人!饼徣溥@樣評價甘祖昌,“祖昌幾十年如一日,始終不渝地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黨和人民沒有忘記他。他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永遠激勵我前進。”龔全珍在日記中寫道:“祖昌一心一意為革命,前20多年為解放事業(yè)奮戰(zhàn),后半生為建設家鄉(xiāng)出力,他共產(chǎn)主義的高風亮節(jié)是不會死的,他將永遠活在人們心里。” 當有人揶揄:“甘祖昌苦了一輩子,不值。他還叫崽女務農(nóng),真是糊涂!饼徣浔銜⒓捶瘩g:“他的物質(zhì)生活雖然簡樸艱苦,但精神上卻十分豐盈充實! 當有人質(zhì)疑:“我不相信你沒有儲蓄,甘將軍沒有遺產(chǎn)?”龔全珍卻從不爭辯。事實上,甘祖昌去世后火化,骨灰曾放在沿背村老屋內(nèi)達11年之久,最后是一眾親屬集資才終于安葬。為了處理父親的后事,甘公榮曾提議:“暫時有困難,我們可以先借,以后有錢再還上! 兩袖清風,一生廉潔。這是甘祖昌留給老伴龔全珍及其子女的精神遺產(chǎn)。相濡以沫33載,甘祖昌的精神已然一步一步教化并最終同化了龔全珍。言及跟隨甘祖昌回到蓮花縣沿背村,她說:“我一點也不后悔。雖然我沒有得到物質(zhì)上的享受,我的精神生活卻是很豐富的。作為他的妻子,我得到了很多榮譽,我覺得光榮!彼硎荆骸拔液妥娌Y(jié)合,老年在他的光環(huán)照耀下,增添了很多光彩,這是我的幸運,應當十分珍惜,學習祖昌的精神,多做有益于人民群眾的事。” 以甘祖昌為鏡鑒,龔全珍決心以實際行動關心老人,熱愛孩子,為培養(yǎng)孩子們茁壯成長奉獻自己的一切。她在日記中表明心跡:“我跟著祖昌選擇了這條物質(zhì)生活清貧、精神生活豐富的道路,而且要在這條道路上一直走到底。因為我是共產(chǎn)黨員,是人民的公仆! 遺風 將軍夫人,是龔全珍的“顯赫”頭銜。然而,這樣的頭銜,她一次也不愿使用。 1999年10月6日,龔全珍搭乘便車從南昌回萍鄉(xiāng)。到了萍鄉(xiāng),當?shù)仡I導又想用小車送她回蓮花,但龔全珍覺得用公車送她一個人不合適,堅持搭乘公共汽車。沒想到這輛車剛發(fā)車不久便滾下10多米深的河岸,造成多人傷亡,她也被摔入河中,以致全身青紫、疼痛難忍。事后有領導自責:“你沒出大事,真是全縣人民的幸福!甭劼犨@句話,龔全珍還感到十分羞愧。 在20世紀90年代初,蓮花縣有一條針對離休干部的政策:不住公家的房子,就可以領取2000元的修理費。當時有很多人領了,龔全珍卻沒有開口說、伸手要。 盡管是“紅二代”,但在甘公榮的印象中,一家人從不搞特殊,也從未享受過特殊待遇。少年時,她和當?shù)氐霓r(nóng)村孩子一樣,打赤腳、扯豬草、撿豬糞、放牛、喂豬、養(yǎng)雞鴨……特別是在大隊集體勞動時,甘祖昌要求子女“出工走前面,收工走后面”!伴L大后我才明白,這是爸爸從小就在給我們灌輸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备使珮s動情地說。 甘公榮記得,有一年春節(jié),她想買一件新衣服,龔全珍不肯,小小年紀的她便鬧了起來:“人家都有,為什么我不能有?”到最后,甘祖昌也心疼,用商量的口氣說:“老龔啊,你把那床緞子被面拆下來,給公榮做件新衣吧!饼徣鋭t趁機給甘公榮上起了思想政治課:“以后要記得,衣服能穿就行,要做到勤儉節(jié)約! 龔全珍有一條穿了9年卻無一處破損的黑色尼龍褲,本想“相伴一生”,但在一次回山東老家時不慎丟失,讓她難過了好幾天。 有一次,同事向龔全珍介紹了用牙刷把補盆、碗的技術,她立馬動手試驗,發(fā)現(xiàn)效果果然不錯,在5分鐘內(nèi)補了一個盆、兩個碗,倒上水一點也不漏,覺得“這真是個省錢又省時的好辦法”。 龔全珍有一雙穿了近三年的鞋子,由于褪色的原因,像沒洗干凈。同事勸她丟掉算了。龔全珍不以為然:“穿在腳上舒服,又沒破,為什么要丟呢?” 這一點一滴,龔全珍做得那么自然。甘公榮由衷地認為,爸爸媽媽沒有給他們的子女后代造一座金山銀山,僅是把艱苦樸素的作風、勤儉節(jié)約的家風留給了他們。 遺愿 盡管難掩悲痛、身心交瘁,甘公榮仍強打起精神:“等把媽媽的后事辦完,我馬上去完成她的遺愿,把她最后的收入作為黨費,上交給黨組織。” 11513.7元。這是龔全珍最后一筆黨費的金額。 這個數(shù)字,像一顆跳動的紅心,流淌著滾燙的熱血。 很早以前,龔全珍已然看淡生死,并多次在日記中寫下遺囑:“我是一個公民,一名共產(chǎn)黨員,死后一切從簡,不需任何儀式。死后火化,骨灰撒在玉壺山上,不要墳,不要碑,不必麻煩親友吊唁! 即便是在住院期間,龔全珍只要大腦清醒,便會央求甘公榮:“我占了別人的床鋪。我沒有病,我要回去。” 不愿麻煩組織,卻又心系組織、心系群眾,這是龔全珍的一貫品格。 她曾認為,甘祖昌沒為兒女做什么,但他所致力的事業(yè)是為大家的兒女造福,自己的兒女也在其中了。 龔全珍曾自責:進入老年后,特別是祖昌去世后淡忘了追求,特別是近年來有等待回歸自然的想法,所以暮氣沉沉,不符合共產(chǎn)黨員的要求,感到慚愧。為此,她自我警醒:“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要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怎能沒有追求呢?應徹底清除年老萬事休的思想,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奮發(fā)圖強,走出家門聯(lián)系群眾,為黨的事業(yè)做點滴工作! 龔全珍是這樣想的,更是這樣做的。她覺得,養(yǎng)老金是黨和人民給的,除生活必需開支外,應當盡量多地回報給黨和人民,不應斤斤計較。有一年春節(jié),她從家里拿了一床羽絨被和被面,并動員親友捐贈了一些衣物,一起送給當?shù)乩щy戶老胡,還要求對方保密,擔心“聲張出去不好”。還有一次,為了救助一名叫潤嬌的女子,龔全珍把僅有的存款拿了出來。她告訴對方:“錢以后還能有,生命只有一次,救人要緊! 龔全珍有一個愿望,那就是國家條件好了,要人人都幸福,不能讓一個人掉隊。她多次表示,要多為社會、多為別人做有益的事!拔也恢牢疫能活幾年,我只知道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要笑臉對生活,對每一個人。雖然我的力量是多么小、多么微弱,但我要盡力而為! 在龔全珍身上,女兒甘公榮、甘仁榮看到了一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境界。此后,她們又順理成章地把這種境界延續(xù)到自己身上。甘公榮的兒子金峰告訴記者,早在20世紀90年代,媽媽就曾長期資助一名貧困學生,每個月給他100元生活費。有一年,媽媽給那名學生買了新衣服,卻沒有給自己兒子買,后來為了安慰他,才到市場上買了一件廉價衣服作為補償。 遺憾 8月8日,《新建長沙至贛州高速鐵路江西段施工圖審核招標中標結(jié)果公示》在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發(fā)布,項目離全線正式開工又近了一步。全線11個車站,其中蓮花東赫然在列。 長贛高鐵項目的落地,與“老阿姨”龔全珍從中促成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甘公榮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媽媽時,病中的龔全珍連聲說道:“好!好!好!” “我答應過媽媽,等長贛高鐵開通了,我要帶她坐著高鐵到幾個紅色老區(qū)走一走,看一看?墒,媽媽走了,我再也不能兌現(xiàn)承諾了!备使珮s泣不成聲。 這是一種痛徹心扉的遺憾。這遺憾里,深深包含著龔全珍經(jīng)久不滅的家國情懷。 蓮花縣是革命老區(qū)。為了促進當?shù)亟?jīng)濟社會發(fā)展,龔全珍總是開動腦筋,積極建言獻策。 她曾建議在蓮花縣開展養(yǎng)獺兔活動,并建議獸醫(yī)站要學會防疫治病,羽絨廠要學加工皮革制品的工藝,“這樣就地生產(chǎn)、加工,獺兔就不愁沒有銷路了”。 她對職校的領導說:“應拓寬科目,增加種植業(yè),為科技種田培養(yǎng)人才! 她向基層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提出,栽種新品種木梓,“是造福子孫的好事大事”。 她積極參與“希望工程”,號召廣大關心少年兒童的人奉獻愛心,為孩子們做實實在在的事。 龔全珍在日記中鄭重寫道:“將有限的生命投入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這是我活著的唯一宗旨! 在為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建言獻策的同時,龔全珍同樣為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取得的成績而歡欣鼓舞!拔疑钌畹乇徽鸷持、激動著,為我們偉大的祖國驕傲!作為一名黨員多么光榮!我要為祖國奉獻出一切!” 誠哉斯言。這是一位共產(chǎn)黨員的“大局觀”,更是一位共產(chǎn)黨員的“實踐觀”。未來,我們的祖國將以一個更加繁榮昌盛的樣子,告慰她! 遺志 33年執(zhí)子之手,龔全珍深知甘祖昌的品性。她說:“老老實實、勤勤懇懇,祖昌一生就是按照這8個字做的。這8個字是精神財富、無價之寶。孩子們應當繼承他的這種革命遺志! 龔全珍繼承老伴的遺志,確立了生活的目標:一是為孩子服務,關心他們,理解他們,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使他們快樂地成長;二是為老人服務,為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三是寫好《我和老伴甘祖昌》,不為名不為利,只為準確地講好一名老紅軍戰(zhàn)士為黨、為人民奮斗一生的事跡。 這三件事,龔全珍一件一件做了,而且做好了。甚至為了掃除自己身上的“懦夫懶漢思想”,她不斷鞭策自己把畢生精力投入革命事業(yè)。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 哪怕是在病中,龔全珍仍牽掛著救助對象。當精神不錯時,她便催促甘公榮:“要早點安排時間走訪,把困難群體搞清楚,把救助金發(fā)放到位! 自省、低調(diào)、務實,這是甘祖昌、龔全珍的共同語言、統(tǒng)一行動。甘祖昌告誡子女孫輩最多的一句話是“要挑老紅軍的擔子,不能擺老紅軍的架子”。龔全珍告誡子女孫輩最多的話語是“活著就要為國家做事情。做工作要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復雜重要的工作就做簡單的工作,決不能無功受祿,決不能不勞而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