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南、本報記者曹誠平 “今年建了4個蘑菇大棚,一年收入5萬元沒問題。”金秋時節(jié),在萍鄉(xiāng)市安源區(qū)城郊管委會汪公潭村,唐付啟一邊在蘑菇大棚里忙碌,一邊高興地對記者說。 今年52歲的唐付啟,20多年前從安徽來到萍鄉(xiāng),靠走村串戶補鍋謀生,后與汪公潭村村民劉清南結婚,在萍鄉(xiāng)安家。由于妻子劉清南有二級視聽殘疾,不能干重活,家庭生活比較困難。2014年,他們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夫妻倆下定決心,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脫貧致富。通過多方考察,在幫扶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夫妻倆決定發(fā)展大棚蘑菇種植。 說干就干,唐付啟、劉清南夫妻倆向親戚借了兩萬元作為啟動資金。他們肯吃苦,愛鉆研,忙的時候經(jīng)常凌晨3時起床,拌料、包裝、鉆孔,有時候連續(xù)48個小時不眠不休。菌種下地后,每天從早到晚都要在悶熱的大棚里檢查菌種的成活率。 蘑菇收獲后,夫妻倆天還沒亮就將蘑菇運到市場去賣,一天下來卻賣不出多少。幫扶干部了解情況后,主動幫他們找銷路,聯(lián)系了一些單位食堂作為固定供貨單位。隨著蘑菇銷量增加、價格上漲,夫妻倆的蘑菇種植規(guī)模不斷擴大,從最初的兩個大棚,發(fā)展到如今的4個大棚,年產量達4000多公斤,年收入達5萬余元,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劉清南笑著對記者說:“種蘑菇起早摸黑雖然辛苦,但我們心里很甜!2017年,唐付啟、劉清南一家摘掉了貧困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