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水河畔,北橋橋頭,人們會經常看到一位乘坐輪椅的老翁。他頭發(fā)斑白,飽經風霜的臉上布滿皺紋,神情剛毅,雙目炯炯有神。凡是熟悉他的人,無不向他投去敬意的目光。 這位老翁,名叫甘康民,今年89歲,是一位有著55年黨齡的中共黨員。他的資歷很深,是萍鄉(xiāng)縣(市)第一任種子公司經理,萍鄉(xiāng)市南繁指揮部第一任總指揮。為了大地的豐收、農民的歡笑,他在種業(yè)天地里艱苦奮斗了近40個春秋,在萍鄉(xiāng)種業(yè)發(fā)展史上留下了一連串閃光的足跡。 ——1953年至1956年,他在樟樹農校就讀后,組織上分配他到萍鄉(xiāng)積善區(qū)、安源區(qū)、大安區(qū)等地蹲點,開展水稻良種推廣和病蟲害防治,他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商量,蹲點到哪里,豐收增產就到哪里。1953年,甘康民被評為縣青年社會主義積極分子,1954年至1956年連年獲縣農業(yè)局先進工作者稱號。 ——1960年,我市早稻播種期間久雨低溫,嚴重爛種爛秧,缺少大量種子補種。為了解決種源,他與公司的幾位同志辛苦奔波深入到全縣數十個鄉(xiāng)鎮(zhèn)糧管所,從商品糧中篩選出合乎種子標準的稻谷300多萬斤,解決了補種需要的種子,使早稻因爛種爛秧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1963年,在甘康民的積極建議與運作下,萍鄉(xiāng)成立了鵝湖良種場,從此種子公司有了自己固定的良種繁殖基地,每年可為全市提供水稻良種10萬公斤;與此同時,各區(qū)、縣也相繼成立了農科所,重點鄉(xiāng)鎮(zhèn)建立了良種基地,每年可繁育水稻良種150至200萬公斤。1968年,全省推廣高稈改矮稈,市種子公司收購矮稈良種4000多萬公斤,保證了本市與全省大面積高稈改矮稈種子的需求,省里通報表揚他“為糧食增產作出了大貢獻”。 ——1969年,他首次帶領種子公司幾名農技員,跋山涉水到海南三亞開展晚稻新品種繁殖。那時海南十分荒涼,生活條件艱苦,他堅持在高溫、強光下勞作,洗河水澡,吃沙子飯,睡地鋪,累出了胃潰瘍。當時他的妻子又正好生孩子,要他回去照料。但是,他為了搶天時繁育種子,考慮再三,還是沒有回家,而是堅守在繁種一線圓滿地完成了任務,數十萬斤晚稻良種運回了萍鄉(xiāng),為全市晚稻豐收提供了良種需求。 ——萍鄉(xiāng)市種子公司成立后,由于甘康民經營有道、管理有方,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年年有盈利,歲歲有進展。他將盈利部分大都用在購買土地、建倉庫等基礎設施上,新建了辦公樓、種子檢驗室、標本室、種子低溫庫,購置了汽車和種子加工機械。到1987年底,市種子公司有流動資金80多萬元,還為市農業(yè)局提供了大量資金,成為當時全省經濟實力最雄厚的地市級種子公司。他任公司經理期間,曾多次有人送“紅包”給他,請他代銷種子,但他一一拒收,堅持嚴格把關,查驗種子質量,避免了劣質種子流入種子市場坑害農民。 “綠色革命”給世界帶來了雜交水稻,從此,“南繁”這一新興產業(yè)問世。南繁之始,談何容易!甘康民有一種“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有一種“敢第一個吃螃蟹”的勇氣,他在1974年秋,就率先帶領一支由各區(qū)農技員組成的南繁制種專業(yè)隊奔赴海南三亞,開啟了他南繁創(chuàng)業(yè)新征程…… 那時,交通條件差,從萍鄉(xiāng)到海南,要步行、坐火車、過輪渡、坐汽車、搭牛車,跋山涉水數千里之遠,到達制種基地要歷時10多個日日夜夜,累得精疲力竭。 那時,在海南三亞沿海制種基地生活何等艱苦,制種人住的是茅棚陋舍、廟宇舊堂,吃的是沙子飯定量糧,洗的是河水井水澡,睡的是稻草鋪墊的地鋪,螞蟻、跳蚤、蟑螂、老鼠總來騷擾,睡不好覺。 那時,海南自然環(huán)境荒涼,田里雜草荊棘叢生,毒蛇、蜈蚣藏匿其中,螞蝗又長又粗又多,制種人在田里耕作,皮膚被吸咬得紅腫難受,有的還被毒蛇、蜈蚣咬傷。還有鋪天蓋地的臺風,濁浪排空的海嘯,干旱洪水等災害時有發(fā)生…… 南繁制種有數不盡的艱難險阻,有說不完的苦辣辛酸,甘康民都一一經受住了考驗。數十年的南繁生涯,他皮膚曬黑了,頭發(fā)花白了,患上了胃潰瘍、關節(jié)炎等多種疾病,消瘦了30多斤。但是他還是堅守南繁一線不動搖。1984年,組織上提拔他擔任農業(yè)局紀委書記,他上任不到一年,就主動請辭,回到市種子公司干他的老本行。 甘康民在近40年的種業(yè)生涯中,既為常規(guī)水稻繁育了一批又一批良種,又為雜交水稻繁制出大批量的種子,他既是常規(guī)水稻良種繁育的實踐者和領導者,又是雜交水稻繁種從一粒小種子到大種業(yè)全過程的領頭雁和組織者。雖然晚年患病在身,但他覺得無悔、無怨、無憾。他高興地看到,如今萍鄉(xiāng)的南繁成了全國的一面旗幟,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稱譽“萍鄉(xiāng)是中國雜交水稻制種之鄉(xiāng)”。“萍鄉(xiāng)牌”的雜交水稻良種不僅撒遍了華夏大地,而且輻射到國外,萍鄉(xiāng)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奉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