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壽華是城郊管委會略下村村民,也是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文藝小隊的一員。如今,這樣的服務小隊在城郊已覆蓋11個村、3個社區(qū)……2018年以來,城郊黨委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以共建、共治、共享的志愿服務模式,形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強大合力,助力“亮麗城郊”建設。 新方式構建文明矩陣 有陣地才有根基,有活動才有活力。城郊管委會建設實踐陣地,并非另起爐灶,而是整合盤活便民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綜合文化站、農(nóng)家書屋、村民文體活動小廣場、大會議室等各類基層公共服務設施陣地,突出文明實踐功能,把現(xiàn)有的豐富資源用好。 城郊管委會全面鋪開新時代文明實踐矩陣,長興館綜合文化站內(nèi)銅管樂悠揚,北橋農(nóng)家書屋書香四溢,里善“初心”微農(nóng)場親子活動、周末采摘游充滿特色,橫龍社區(qū)“四點半課堂”成了孩子們課后學習、玩樂的好去處,三角洲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已成為志愿服務陣地,不斷釋放向上向善的溫暖力量……一花引來百花香,文明之花處處綻放,形式多樣的陣地和平臺實實在在地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 畫好文明實踐“同心圓” 城郊管委會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城郊機關黨員干部、退役老兵、道德模范和駐村“第一書記”等宣講能手,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厚植黨執(zhí)政的群眾基礎,做好基層宣傳思想工作。同時,通過“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微信工作平臺網(wǎng)絡課堂、文藝下鄉(xiāng)演出、宣傳活動等推進理論宣傳建設,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走心”的服務,方能讓文明走進內(nèi)心。一大早,井沖村貧困戶賈金紅拿著一張印有“積分兌換”字樣的券來到村里的愛心超市“購物”。“根據(jù)我們在誠實守信、環(huán)境衛(wèi)生、村規(guī)民約、自力更生謀生計等方面的表現(xiàn)經(jīng)過評議獲得積分,積分可以當錢用,真不錯!”賈金紅笑著介紹道。理論宣講、環(huán)境衛(wèi)生幫創(chuàng)、治安巡邏、科技科普、法律咨詢、文藝演出、電器維修、健康義診……城郊新時代文明實踐結合各種活動,搭建文明實踐平臺,畫出文明實踐的“同心圓”。 志愿服務凝聚力量 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的主體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動方式是志愿服務。去年7月,一段小伙子哭著說“我真的很努力了”的視頻火爆全網(wǎng),這個小伙子就是城郊三角洲社區(qū)居民廖屹杰。成為“網(wǎng)紅”的他,仍然一頭扎進志愿服務中,幫助群眾恢復災后重建,為群眾普及災后防疫知識……廖屹杰儼然成為志愿服務的正能量典型。 “愛心媽媽”李愛萍累計志愿服務時長千余小時;“鄉(xiāng)村醫(yī)生”陳萍19年行醫(yī)路,捐贈藥品10余萬元,義診無數(shù)次;“好老師”王立軍熱心公益?zhèn)鬟f愛……志愿者越來越多,文明之花越開越艷。 一個個“城郊好人”,一支支志愿隊伍,在群眾身邊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凝聚起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城郊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