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奔小康的道路上,沒有一人愿意掉隊。在城郊汪公潭村有這么一家人,他們靠自己的頭腦、勤勞的雙手,讓自己脫離了貧困戶的隊伍,加入到了奔小康的大道上。他們就是汪公潭村的“創(chuàng)業(yè)明星”——張鑫夫婦。 張鑫的母親盧香蘭患有乳腺癌,2014年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由于每月在母親的治療上需要一筆數(shù)額不小的治療費,整個家庭變得捉襟見肘。張鑫早年在蘆溪的一家電器店做業(yè)務員,收入十分不穩(wěn)定。父親張正武是一位民間音樂人,早年自學樂器,經常在全國參加比賽,收入也還不錯,自從妻子患病之后,為了方便照顧妻子,每天都得守在家里,只能接一接周邊的零活,收入也遠不及之前。 在建檔立卡之后,盧香蘭享受健康扶貧政策,醫(yī)療費報銷比例達90%,為這個家庭減輕了不小負擔。不幸的是,在與病魔斗爭了16年的盧香蘭,于2019年去世!拔依掀湃ナ赖哪菐讉月里,我?guī)缀跎⑹Я藢ι畹男判,她在時,我還能為她拉拉曲,兩人聊聊天,現(xiàn)在剩我一個人,挺孤單的!睆堈湔f道。為讓父親寬心,更為了能多點時間陪伴他,張鑫辭去蘆溪的工作,回到了家。 回家之后,張鑫就和妻子琢磨著,“既然我已經在電器行業(yè)干了七八年,何不自己干呢!”他說:“我才三十歲,年輕就要有理想,我也不想一直為別人打工,趁著年輕,我不怕失敗,現(xiàn)在政策又這么好,我為什么不自己試一試,為自己的家庭努力一把呢?”張鑫把這個想法和父親講了之后,父親更是大力支持,籌備了半年之后,屬于張鑫一家的小店——美的慧生活如愿開業(yè)! 自主創(chuàng)業(yè)并非一帆風順,資金、選址、貨源都是問題。駐村第一書記尹升得知后,幫助張鑫辦理了15萬元創(chuàng)業(yè)貸款,解決了他資金上的憂愁,從籌備到開業(yè),每一步都是張鑫夫婦親力親為,守著裝修、盯著進貨,經常忙到半夜才回家。由于新店剛剛起步,張鑫夫婦既是老板又是員工,十分操勞。張正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一個老頭,又幫不上什么忙,我也不懂業(yè)務,只能有的時候幫他們看看店,當當后備力量!睆堈湔f。 張正武和香港回歸軍樂團指揮于海的合照 張正武作為一個有著五十年“樂齡”的老音樂人,但凡哪家有喜事,總是會邀請他去秀一波才藝。現(xiàn)在雖然少了妻子這一位鐵桿粉絲,張正武依然活躍在各個大小演出上,“我妻子生前最愛看我演出,雖然她現(xiàn)在不在了,我依然要精彩地‘演’完我的后半生!痹趶場我患胰松砩,看到的滿滿都是正能量,對生活充滿了自信! 現(xiàn)任駐村第一書記尹升經常去張鑫的店里問問經營狀況,”他很有想法,有上進心,我?guī)退麕偷靡埠苡袆,雖然創(chuàng)業(yè)有風險,但是只要自己勤奮,日子肯定會越過越好!耙f。 張鑫一家不等不靠,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擺脫貧困,早已于2015年脫貧。目前隨著復工復產的進度不斷加快,張鑫的電器店也慢慢步入正軌,現(xiàn)在的他在市區(qū)已經購入了一套新房,他表示,愿意吸納像他一樣的貧困戶來就業(yè),帶動更多的有志青年脫貧致富。 張鑫老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