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上鄉(xiāng)曾家村轄區(qū)河道附近,每天都能看到一個勤勞的身影,時而拿起鐮刀清理河道兩側的雜草,時而彎下身子拾起河床邊的垃圾……他就是曾家村貧困戶曾宇林。如今的他,一家三代其樂融融地住在新房子里,每每談起住房和生活上的變化,曾宇林口中有說不完的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曾宇林家2014年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被確定為易地扶貧搬遷戶。從山里搬到村中心,從危舊的土坯房搬到嶄新的紅磚房,談起家里的變化,曾宇林總是難掩心中的喜悅:“我們夫妻倆都沒有技術,每年靠打工務農(nóng)的話,十幾年都不一定能建起這么漂亮的房子,這一切都要感謝黨和政府的幫助和關心! 房子的事情解決了,曾宇林脫貧致富的希望被進一步點燃,可怎樣才能既照顧好家人又賺到錢呢?正在曾宇林為此發(fā)愁時,曾宇林家的幫扶干部給他帶來了好消息:因為工作需要,村里急需一位素質高、能吃苦的民兵連長,考慮到曾宇林是退伍老兵,加上他勤勞務實,村里決定讓他擔任曾家村的民兵連長,后來他還兼任了村里的河道保潔員,并無償做起村里的保潔組長。曾宇林默默地把感恩付諸于行動之中,每天或拿著掃把,或拿著火鉗,出現(xiàn)在河邊、路邊,用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來回報黨和政府以及所有幫助過他的人!皼]有黨和政府對我的關心和幫助,也就沒有我今天的好日子。”這是曾宇林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話。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曾宇林不僅認真做好本職工作,還主動參與了交通管控點的值班值守。為讓防疫知識通俗易懂,曾宇林琢磨了好幾天,將防疫知識編成了一個三句半的段子,又通過方言把段子錄制成本村的疫情防控宣傳錄音,讓村民在聽段子時掌握防疫知識。他還堅持幫助孤寡老人搞好衛(wèi)生,為村民購置所需生活用品并送貨上門。每每談起曾宇林,村民都是拍手稱贊,可曾宇林卻總是擺擺手說:“這是我應該做的,F(xiàn)在脫了貧,我必須要更加努力工作,才能回報黨和政府的幫助以及村民的信任,才能讓自己家往后的日子過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