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嚴寒還是酷暑,在蘆溪鎮(zhèn)新田村,總有一個身影在村頭巷尾,噓寒問暖,幫扶解困。這個身影,腳走田間小路,肩扛群眾疾苦,腦裝扶貧思路,胸懷為民情結(jié)。 陳曉,蘆溪鎮(zhèn)新田村第一書記,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和退伍軍人,自2019年7月任職以來,他腳踏實地,無私奉獻,緊抓政策扶持,帶領(lǐng)黨員干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譜寫了一曲又一曲感人的贊歌。 問診把脈尋窮根 新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共24戶56人,陳曉到任后首先思考的就是是什么原因?qū)е逻@些人貧困。帶著這個問題,他和村干部一起走訪全村貧困戶,逐一了解家庭狀況和致貧原因,講解扶貧政策,了解他們對脫貧致富的想法和意愿。通過逐戶摸底掌握貧困狀況、梳理農(nóng)戶收入來源、分析研究致貧原因、排摸查找?guī)头鲂枨蟮龋悤詫ω毨舻那闆r做到了心中有數(shù),帶領(lǐng)他們致富計劃也在他腦中逐漸清晰。 對癥下藥拔窮根 這些貧困戶都是農(nóng)民,有的因為懶散放任農(nóng)田荒廢。為了使農(nóng)田不荒廢,利用現(xiàn)有資源,種植農(nóng)作物即可保溫飽,又可增收入。陳曉積極上門做工作,給貧困戶宣傳政策,引導(dǎo)貧困戶種植蔬菜和水稻。 通過陳曉一段時間的努力。新田村貧困戶們明白,國家扶貧政策雖好,但我們每個人應(yīng)該乘著扶貧的東風,加快致富步伐,而不是等靠要。他們積極參加種植培訓(xùn),開始種植水稻和蔬菜。在種植上遇到不懂的問題,陳曉聯(lián)系專家給他們解疑答惑。 陳曉一直在農(nóng)田里穿梭,及時跟進水稻和蔬菜生長情況,促使農(nóng)作物獲得了良好的收成。陳曉幫助一家一家貧困戶將稻谷從農(nóng)田抬至坪中曬干,貧困戶們都十分心疼他,但是陳曉總是笑瞇瞇地說:“我是一名退伍軍人,我力氣大得很哩,這是我應(yīng)該干的”。 初心不改惦民心 邱雪安家庭十分困難,沒有勞動力,夫婦都有精神智力殘疾,其女兒疑似遺傳。2020年6月15日,又是一個高溫天,陳曉開車將邱雪安女兒送至萍鄉(xiāng)市老市婦保醫(yī)院鑒定殘疾。小朋友離不開親人,陳曉顯得有點無奈,便只能帶著邱雪安妻子劉小紅同去,從未外出過的這對母女,對外面的事物感到十分好奇,東走西走,頓時陳曉身上又多了一份責任,他步步緊隨她們,視線一刻也不敢松懈。通過一上午的檢查,邱雪安女兒確定為殘疾,陳曉移交了殘疾評定表至蘆溪鎮(zhèn)殘聯(lián)。通過黨委政府的扶貧好政策,陳曉不遺余力地幫扶,一家人貧困情況終于有所好轉(zhuǎn)。 疫情不忘系百姓 正值元宵佳節(jié),因疫情影響,村民們都自覺在家,不外出會親朋好友,陳曉積極服從上級安排,堅守疫情一線卡口,他心系貧困戶在元宵佳節(jié)不能吃到湯圓,元宵佳節(jié)怎么能不吃湯圓呢?便自掏腰包購買了湯圓,送至村委會,并叮囑信息員一定要讓貧困戶錯開時間領(lǐng)取并佩戴口罩出門,不要聚眾,在緊要關(guān)頭以他們的生命安全為第一。疫情期間貧困戶們原以為吃不到湯圓了,沒想到陳曉給他們送來了,吃下去的是湯圓,留下來的是感動。 激情燃燒的青春永遠值得回味,拼搏奮斗的人生才能幸福出彩。陳曉的真情幫扶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詮釋了第一書記的風采。 脫貧攻堅工作任重而道遠,沒有捷徑可走,我們需要像陳曉這樣的扶貧戰(zhàn)士一樣拿出繡花的功夫,不負韶華,只爭朝夕,擼起袖子加油干。2020年一定能夠決勝脫貧攻堅工作,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w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