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今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對《住宅項目規(guī)范(征求意見稿)》第2.4.6條進行了解答。 該負責人說,“住宅建筑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這一條款的提出,主要考慮是從技術角度規(guī)范住宅面積的計算規(guī)則。在規(guī)范起草過程中,對國際國內住宅面積計算做法進行調研,按套內使用面積計算是國際通行做法,而我國住宅面積計算方式主要采用建筑面積或套內建筑面積。 按照《國務院關于印發(fā)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中“提高標準國際化水平”要求,為了提高我國工程建設標準與國際通行做法的一致性程度,此次規(guī)范征求意見稿中擬將住宅交易的面積統(tǒng)一按套內使用面積計算。 該負責人說,這一做法可以解決兩個方面問題: 一是解決套內建筑面積相同而住戶使用面積不同的問題。 由于我國地域差異大、住宅結構類型多等因素,造成住宅墻體厚度不同,導致套內建筑面積相同的情況下,而套內實際可使用面積不同。 二是解決住戶使用面積不透明的問題。按套內使用面積進行計算易于住戶自行測量,實現(xiàn)“所見即所得”。 而按套內建筑面積計算,在沒有專業(yè)支撐的情況下難以做到?梢哉f,從技術角度明確按套內使用面積交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難言的“公攤面積” 之所以大家對這個話題這么關注,確實是這些年來,“公攤面積”讓一些購房者感到“很受傷”。 說這個話題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公攤。公攤面積就是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的簡稱,它與套內建筑面積之和構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積。它包括大堂、公共門廳、走廊、過道、電(樓)梯前廳等等等等。 公攤面積=商品房建筑面積-套內建筑面積 (套內建筑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墻體面積+陽臺建筑面積) 對于公攤面積的處理,由于目前我國尚無明確法律法規(guī)予以明確,使其成為房地產(chǎn)交易過程中爭論的焦點。 因此很長時間里,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媒體有報道,公攤面積由于缺少標準,不僅會讓消費者在購房時需支付更多購房款,還要多支出物業(yè)費、取暖費等更多成本。 所以,“公攤”,實在是一個大家關注的話題,一有風吹草動,難免引來猜測無數(shù)。 “套內面積交易”無法根本改變“公攤面積”存在的現(xiàn)實 在這個《規(guī)范》當中,熱議的另一個原因是“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這句表述帶來的后續(xù)影響。 “套內計價”這種交易方式,意味著“公攤面積”必須會取消嗎? 我們暫且先不說,《規(guī)范》中的這句話是不是只針對建筑企業(yè)竣工驗收等情況而言,我們只說在現(xiàn)實銷售環(huán)節(jié)當中,“套內計價”真的與“公攤面積”“勢不兩立”嗎? 我國現(xiàn)行的《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中,是這樣規(guī)定的:商品房銷售可以按套(單元)計價,也可以按套內建筑面積或者建筑面積計價。 對此,《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解釋說:商品房建筑面積由套內建筑面積和分攤的共有建筑面積組成,套內建筑面積部分為獨立產(chǎn)權,分攤的共有建筑面積部分為共有產(chǎn)權。 而在目前大多數(shù)的購房合同中,開發(fā)商前期宣傳的都是以建筑面積來計價,而與我們最終簽訂的合同當中,卻基本上都是按照套內面積來計價。也就是說,開發(fā)商前期宣傳,只會告訴你房子1萬/㎡,但在實際成交過程中,會明確標明以套內面積計算,1.5萬/㎡。 所以,對于購房人而言,這套房子的總價實際上是不變的。只是從交易過程來說,開發(fā)商和你是按照套內面積來交易的。這和《住宅項目規(guī)范》中“住宅建筑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的這條要求其實也并沒有沖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