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實現“群眾利益無小事,以人民為中心”是社會綜合治理工作的出發(fā)點也是歸宿點。鳳凰街黨委、辦事處高度重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針對鳳凰街的社會治理工作特點,緊緊圍繞“建好一個中心,明晰一套機制,夯實各項工作”的總體思路,把化解群眾上訪,解決群眾合理訴求作為社會綜合治理的第一要務,提出并推行調處群眾訴求“三五”工作法,促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上臺階。 “五個一線” 資源在一線匯聚。大力推進綜治中心實體化建設和綜治信息化平臺建設,按要求配置辦公設備,安裝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保障資源合理利用。切實發(fā)揮街、社區(qū)兩級綜治專職人員及網格員作用,不斷充實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工作。 信息在一線應用。組織網格員上門上戶搞宣傳,開展日常巡查,及時上報事件,不斷凝聚思想共識,匯聚社會力量,推進社會治理。今年以來,通過網格員日常巡查,共上報事件4118件,已辦結4118件,辦結率達100%。 矛盾在一線化解。出臺《鳳凰街2020年領導班子包案化解信訪問題活動責任分工》(鳳黨辦字[2020]6號),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駐點誰負責”工作原則實行領導包案。明確接訪領導為訴求化解第一責任人,規(guī)范工作流程,做到不解決不放過,不息訪不脫鉤。 服務在一線強化。整合多方面服務資源和力量,構建以黨建為引領、社區(qū)為平臺、社會組織為載體、社區(qū)志愿服務為補充的社區(qū)治理體制,為社區(qū)群眾提供專業(yè)化特需服務、常態(tài)化治理服務、社會化互助服務。通過入戶走訪、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廣泛聽取民意訴求,今年以來,全街共征集各類意見建議126條,已解決125條,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平安在一線實現。探索網格化“一社區(qū)一片警一輔警”服務模式,切實發(fā)揮平安志愿者作用,確保網格工作過程讓居民參與、成效讓居民評判、成果讓居民共享。實現小網格、大服務,為廣大居民安樂業(yè)提供堅強堡壘。 “五化融合” 扁平化和精準化管理。通過網格化管理,加快事件流轉速度,提高事件落實效率。我街共劃分38個網格,配置了38個網格員,實行定人、定崗、定責,做到了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扁平化管理 ▲精準化管理 社會化參與。建立了社會組織孵化基地,注冊平安志愿者人數達1766人,廣泛開展各類平安志愿活動,調動廣大群眾和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平安建設的積極性,志愿者隊伍持續(xù)壯大,大大提高了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 ▲社會化參與 實體化運行。大力推進綜治中心平臺建設,建好建強綜治中心,推動實體化運行,我街以示范帶動全覆蓋,全面完成了對街本級及8個社區(qū)綜治中心升級改造工作,街、社區(qū)兩級普遍設立“四室一窗口”,不斷形成“一社區(qū)一特色”,夯實社會和諧穩(wěn)定根基。 ▲實體化運行 信息化支撐。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運用微信群,釘釘軟件等新媒體,不斷豐富載體,提高社會治理效能,將便民、利民落到實處,提高群眾滿意度。 ▲信息化支撐 “五統(tǒng)一” 統(tǒng)一制度。街本級和社區(qū)綜治中心將人員、工作職責、流程圖、事項處置等全面公示,做到基本制度必上墻,依法依規(guī)辦事; 統(tǒng)一受理。堅持暢通渠道和規(guī)范秩序并舉,始終把群眾當親人,努力營造良好的信訪舉報環(huán)境; 統(tǒng)一聯調。與派出所、社區(qū)及調解機構等多方聯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聯合調解矛盾糾紛; 統(tǒng)一督辦。完善社區(qū)矛盾糾紛信息網絡,對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及對預警,確保各類糾紛信息掌握及時、準備充分、處置恰當; 統(tǒng)一回訪。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完善工作臺賬,確保事事有回音。 如今,鳳凰街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踐效果正逐步顯現,隨著平安建設持續(xù)推進,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鳳凰正蹄疾步穩(wěn)、邁向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