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鄉(xiāng)城事網—萍鄉(xiāng)最具影響力門戶網站 門戶 城事資訊 湖上鄉(xiāng) 查看內容

一個深度貧困村的脫貧印記

2021-2-4 14:09| 發(fā)布者: admin| 評論: 0|來自: 萍鄉(xiāng)日報

摘要: 劉新龍  蓮花縣湖上鄉(xiāng)凡家村,是我市三個深度貧困村之一。2016年的凡家村,到處破破爛爛,隨處可見白色垃圾、雜草叢生,一棟棟危房觸目驚心;許多村民就業(yè)無門、無所事事,常擠在幾個煙霧繚繞的小商店里打牌聊天; ...

劉新龍

  蓮花縣湖上鄉(xiāng)凡家村,是我市三個深度貧困村之一。2016年的凡家村,到處破破爛爛,隨處可見白色垃圾、雜草叢生,一棟棟危房觸目驚心;許多村民就業(yè)無門、無所事事,常擠在幾個煙霧繚繞的小商店里打牌聊天;村干部由于待遇低、無錢辦事,都疲于應付……5年的時間過去了,昔日的貧困村煥然一新。只見瀝青路面的村道四通八達,村莊整潔衛(wèi)生,田間地頭、山上山下處處是村民忙碌的身影,養(yǎng)豬場、光伏發(fā)電基地也陸續(xù)建成。通過實施“一領辦、三參與”模式,建立了村羅漢果基地和“勞模愛心超市”等經濟實體。在省慈善總會的大力幫助下,“栽富樹”項目也在村里落地生根,30戶貧困戶“零風險”入股,踏踏實實就業(yè),實實在在受益,一個個產業(yè)扶貧基地成為村民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

  是什么讓一個深度貧困的村莊發(fā)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項目帶動成為村級經濟騰飛的雙翼

  在各級黨委、政府以及幫扶單位工作隊、幫扶干部的推動下,一個個效果立竿見影的項目在凡家村催生出絢麗的花朵。

  通過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引進該鄉(xiāng)工商人士投資30萬元,采取“公司+扶貧車間+貧困戶”的方式,興建凡家村鞋面加工扶貧車間,增加就業(yè)崗位50個,安排40余名村民和貧困戶在該廠就近就業(yè),月工資達到2000元以上。

  由政府出資扶助45戶貧困戶安裝光伏發(fā)電設施,其中分散安裝戶年均收益達到2000余元,集中安裝戶每戶月收益達300余元。

  產業(yè)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有力支撐。2018年,幫扶工作隊又爭取到井岡山大學對項目提供的指導和技術支持,由縣扶貧辦投入產業(yè)扶貧資金50萬元,在該村新創(chuàng)辦了桑葚種植基地、無花果種植基地。據統(tǒng)計,2016年以來,幫扶工作隊幫助該村建成產業(yè)扶貧項目7個,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動貧困戶增收、加快脫貧步伐增添了新的活力。

  三任第一書記接力成為貧困村持續(xù)發(fā)展的中堅力量

  黃志飛、林海武、李西京三任第一書記用滿腔熱忱,一個接著一個干,誓叫凡家村變富村。

  黃志飛,一名50多歲的轉業(yè)軍人,他想扭轉貧困戶“等、要、靠”的思想,摸清每一名貧困戶的家底和發(fā)展方向。為不耽誤農戶的生產和工作時間,黃志飛常常利用早晨、傍晚等農戶較為空閑的時間段,到田間地頭、貧困戶家中走訪,傾聽他們的聲音,了解他們的情況。通過用心調研,黃志飛摸清了基本村情,真實掌握了全村貧困戶各自的家庭成員構成、致貧原因、主要困難、優(yōu)勢脫貧因素和脫貧意愿等。在此基礎上,黃志飛與村兩委班子依托扶貧政策,因勢利導、因戶制宜,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夜以繼日地戰(zhàn)斗在脫貧攻堅最前沿,直到腦梗發(fā)作,才不得不從第一書記的崗位上“退役”為工作隊員。

  蓮花縣民政局副局長林海武果斷接過第一書記的接力棒,繼續(xù)帶領大家共繪凡家村的發(fā)展藍圖。不幸的是,2018年8月6日,在扶貧返家途中,騎著摩托車的他不幸遭遇車禍,導致右手中指、無名指骨折,右臂肌肉拉傷,動過一次手術,至今還留下了手掌麻木的后遺癥。雖在車禍發(fā)生后,林海武有過退出脫貧攻堅主戰(zhàn)場的念頭,但想到黨員的使命和該村66戶貧困戶的期盼眼神,他還是繼續(xù)選擇留在脫貧攻堅主戰(zhàn)場,擔任第一書記。正是有這股“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沖勁,原來的“空殼村”發(fā)展到村級集體經濟超20萬元;村民家庭收入顯著增加,全村人均增收2000余元。2018年10月,經國家抽查、省級評估驗收,凡家村實現了整村退出貧困村,全村66戶貧困戶除2戶2人由政府兜底保障外,其余64戶281人全部實現穩(wěn)定脫貧。

  2019年12月,李西京又接過接力棒,擔任凡家村駐村第一書記。駐村伊始,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又恰逢春節(jié),可李西京在接到通知的那一刻起,毅然選擇與凡家村村民一同抗擊疫情,連續(xù)兩個多月奮戰(zhàn)在凡家村抗疫一線。他充分發(fā)揮黨群連心橋作用,召開村兩委會議,在全村各個出口處設置交通管制點,實行24小時輪流值守,確保疫情防控到位。(下轉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凡家村的孵鴨技術已有400多年歷史,在周邊縣區(qū)赫赫有名,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漸漸沒落,如今已銷聲匿跡。如果能夠重新把這門孵鴨技術發(fā)展為村里的扶貧產業(yè),將其規(guī)模化、產業(yè)化,為蓮花血鴨這道具有蓮花地域特色的菜肴提供食材,那該多好。深思熟慮后,李西京決定為村里打造這塊“金字招牌”。就在李西京和村兩委為缺乏啟動資金犯難的時候,國家的好政策如春風吹到了凡家村。凡家村作為深度貧困村,可以申請200萬元基礎設施項目債券專項資金,用于建設基礎設施、發(fā)展特色產業(yè)。在李西京的努力下,凡家村鴨苗孵化車間以及脫貧攻堅標準化廠房建設項目得以順利啟動。查看項目建設進度、解決問題、確保工程質量是李西京每天的必備功課。如今,鴨苗孵化車間以及脫貧攻堅標準化廠房建設項目已進入生產階段,沉睡了30多年的凡家孵鴨招牌產業(yè)必將重新煥發(fā)生機。

  “堅決不讓一戶掉隊”成為每一名幫扶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李西京說:“我是帶著使命過來的,脫貧路上堅決不讓一戶人家掉隊!”這也是每一名幫扶干部的錚錚誓言,更是大家的初心和使命。

  2016年春節(jié)剛過,村民劉丙文的妻子彭新梅被查出患有癌癥。平時靠泥工養(yǎng)家糊口的劉丙文因需陪妻治病沒了收入,還要負擔高額的醫(yī)藥費,以及兩個讀大學的女兒、讀高中的兒子的學費。這個家庭頓時陷入困境。就在劉丙文一家人絕望之時,政府及時伸出了援助之手。劉丙文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幾年來,享受了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產業(yè)扶貧、保障扶貧、光伏扶貧、文化扶貧6項幫扶政策,幫扶資金達30余萬元。尤其是健康扶貧政策讓彭新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教育扶貧政策讓3個孩子順利大學畢業(yè),走上工作崗位!皼]有政府的好政策,我還不知道能不能挺到今天。”劉丙文發(fā)自內心地感激。

  為了不讓一個人掉隊,扶貧工作組和幫扶干部結合縣委“1+19”幫扶方案和幫扶對象實際情況,大力實施就業(yè)扶貧、光伏扶貧、產業(yè)扶貧等幫扶措施,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對貧困戶實施住房、教育、健康、就業(yè)、產業(yè)、保障扶貧。通過實施教育扶貧、低保救助、危房改造、雨露計劃、產業(yè)扶貧等一系列措施,有效解決了全村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昔日的深度貧困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數字是枯燥的,也是鮮活的。

  幾年時間里,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新建籃球場1個、戶外健身場兩個;安裝太陽能路燈60盞;投資10萬元新建1所標準化村級衛(wèi)生室;修建文化墻466米;投資27萬元新建1個便民文化活動中心;投資25萬元對連接路口鎮(zhèn)的道路進行全面加寬,實現村組道路硬化100%;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突飛猛進,修建防洪堤600米、機耕道3000余米;投資近80萬元新建機井和蓄水池,讓村民用上了水質合格的自來水。為改善村民的生活環(huán)境,還運用補助資金為49戶農戶修建水沖式衛(wèi)生廁所,修建垃圾集中收集點9個、污水排放溝460余米。據統(tǒng)計,2016年以來,共整合資金600余萬元,幫助該村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4個,大力推進鄉(xiāng)村振興,致力打造“富裕、美麗、和諧、文明”的升級版美麗鄉(xiāng)村。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