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玲 “把自己家里打掃干凈,房前屋后搞好衛(wèi)生,就能得到積分。我上個月用積分兌換了兩包面條、一包味精、一瓶醬油和一個文具盒,免費兌換,不用錢!”說起村里新辦的“第一書記”愛心超市,蓮花縣琴亭鎮(zhèn)幸福村的賀冬嬌老人笑瞇了眼。 今年10月,幸福村“第一書記”愛心超市正式啟動,為全村6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服務,貧困戶通過改善家居環(huán)境衛(wèi)生、參加公益活動、勤勞致富等方式累計積分,憑積分到“愛心超市”兌換物品,有效激發(fā)了貧困戶勞動致富的內生動力,破除了“等靠要”思想。 搭建服務“大平臺” “幫扶干部給貧困戶送米送油,原本是好心,但由于幫扶干部所在單位不同,有的送得多,有的送得少,貧困戶心理不平衡,反倒送出了意見!碧岬介_辦愛心超市的初衷,蓮花縣商務局派駐幸福村的“第一書記”王艷玲道出了一個怪象。如何改變這一怪象?王艷玲苦苦思索著。 搭建一個“大平臺”,把幫扶單位、幫扶干部的愛心物資匯聚到一起,愛心超市的創(chuàng)意在王艷玲腦海中逐步成形。說干就干,王艷玲向單位領導說明自己的想法后,立刻得到了大力支持?h商務局出資近6萬元統(tǒng)一購置愛心物資、貨架,將村委會閑置的辦公室裝修一新,改造為“第一書記”愛心超市,劃分日用品區(qū)、學習用品區(qū)、糧油區(qū)、服裝區(qū)、家用小電器區(qū)5個專區(qū),根據物資價值“定制”積分值。建立愛心超市安全管理、物品管理、物品兌換等制度,向全村貧困戶發(fā)放《致幸福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一封信》,介紹宣傳愛心超市運行機制,愛心超市在村里一下子“火”了起來。 為進一步搭建起社會愛心人士和困難群眾之間的“愛心橋”,“第一書記”愛心超市設立心愿墻,貧困戶在墻上寫下自己的微心愿,由“第一書記”和幫扶干部聯(lián)系對接愛心企業(yè)、愛心人士實現(xiàn)他們的微心愿。“為全社會愛心人士、幫扶干部、貧困群眾之間締造了一個愛心傳遞站。”縣扶貧辦副主任李小輝忍不住為愛心超市點贊。 激發(fā)脫貧“源動力” 扶貧先扶志,致富先治心。 為真正把脫貧“志”氣送到貧困戶心中,“第一書記”愛心超市給每戶貧困戶發(fā)放愛心積分兌換卡,貧困戶只要積極學習宣傳脫貧政策、改善家居環(huán)境衛(wèi)生、參加公益活動、自主勞動增收就能獲取相應積分獎勵,每積1分兌換價值1元的物品,積分可累計,但不兌換現(xiàn)金。愛心超市在“周六扶貧日”開放,如超市沒有所需物品,貧困戶還可將所需物品寫在心愿墻上,待到貨后再行兌換。 “家中物品擺放整齊得2分,參加村級清潔衛(wèi)生志愿服務活動得5分,主動發(fā)展脫貧產業(yè)、參加技能培訓得10分,沒有勞動能力的家庭則只要求搞好家庭環(huán)境衛(wèi)生……”村扶貧專干王靈琳負責愛心超市的日常兌換工作,據她統(tǒng)計,自10月正式運營以來,幸福村“第一書記”愛心超市已為貧困戶兌換積分816分,兌換物品42件!凹依锔蓛袅耍ぷ鞲u力了,還能用積分來這里免費兌換生活物品!”一旁的貧困戶王金明好幾次豎起了大拇指。 貧困群眾“比著干” “以前大家比誰收到的幫扶物資多,現(xiàn)在大家比誰兌換的物品多!”賀水林家是上個月積分最高的家庭,談到自家兌換的物品,語言中不無驕傲。 愛心超市積分每月一評比,參與評比打分的有幫扶干部、村“兩委”干部、黨員代表,還有普通村民代表。評分結果每月一公開,接受全村村民監(jiān)督。哪家干得好,哪家是“懶漢”,誰的積分多,誰在脫貧中表現(xiàn)優(yōu)秀,積分榜上一目了然。貧困戶之間自然形成一種壓力,你追我趕,有效激發(fā)了大家“爭著干、搶著干、比著干”的內生動力。 據了解,幸福村“第一書記”愛心超市還將把村里的非貧困戶納入服務范圍,制定貧困戶、非貧困戶兩套評分標準,實施分類考核,讓“比著干”成為常態(tài),讓“勤勞致富、脫貧光榮”成為共識,激勵全體村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脫貧攻堅行動中,切切實實把扶貧扶“志”落到實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