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早晨,攪拌機的嗡嗡轟鳴聲打破了白源街大陂村的寧靜。在村子里一條廟背小區(qū)通往橋邊組的羊腸小道上,一群村民正熱火朝天地干著活兒,他們有的手拿鐵鍬,有的幫忙攪拌水泥,有的正在搭建路邊擋板,為改造小道做著前期準備工作。附近的大姐大嬸們,有的送來了雨衣,有的送來了西瓜和茶水,盡管天公不作美,大家臉上依舊露出了幸福的笑臉。 大陂村此次改造的是廟背小區(qū)通往橋邊組的一條泥濘小道,小道長100余米,路面寬不過1米,常年荒蕪,雜草叢生,兩邊是幾畝耕地,由于歷史原因,這段小道一直沒有硬化鋪設水泥!斑@條路以前可真難走,一到雨水天,更是泥濘不堪,每天回家都犯愁!贝筅榇宕迕駝⒛痴f。 ▲葉泉萍在道路施工現(xiàn)場 葉泉萍聽到村子里的人抱怨路難走,家難回的事情后,記在了心上。為了給村民營造一個良好的出行環(huán)境,葉泉萍決定自己出資將這條小道進行硬化。他四處聯(lián)系買來沙土,還親自參與修路過程,一邊拿著鐵鍬鋪路,一邊高興地說:“以后出門再也不用走坑洼狹窄的土路了,接送孩子們上下學也方便安全多了!苯涍^一天的努力,坑坑洼洼的道路變平整了,村民回家方便了,附近村民都對葉泉萍豎起了大拇指。 ▲道路修好后 在大陂村,葉泉萍被稱為“身邊的雷鋒”,走在村里隨處能聽到對他的稱贊,不僅僅是因為他修了一條路。自2012年起葉泉萍就一直熱心本村的各項公益事業(yè),他共資助了本村17名困難學子,金額達5萬余元,此次修路自費17000余元。無論是防汛、防疫,還是扶貧、慰問,他總是沖在前面,用一顆赤誠之心回報家鄉(xiāng)百姓。葉泉萍常說,“幫助他人,回饋社會是一種中華美德。作為大陂村的一員,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小小善舉,將愛心活動持續(xù)進行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