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城郊管委會各個鄉(xiāng)村,美麗寬闊的廣場,干凈整潔的道路,郁郁蔥蔥的樹木讓人眼前一亮。城郊管委會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網格治理、多元參與、共建共治”原則,持續(xù)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滿足感、幸福感。 “小村規(guī)”帶來“大變化” 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的少了,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的多了;亂倒垃圾、隨地吐痰的少了,愛護環(huán)境衛(wèi)生的多了;喝酒打牌閑聊的少了,讀書看報健身的多了;婆媳吵架、鄰里不和的少了,孝老愛親互幫互助的多了……汪公潭村的風氣之所以有好轉,都是村規(guī)民約發(fā)揮的作用。 “以前村里亂堆亂放、生活垃圾隨處可見。每次組織打掃后,過不了幾天就又成了老樣子。自從村里制定了村規(guī)民約,將環(huán)境治理納入其中,村民都自覺行動起來,村容村貌也煥然一新了!蓖艄洞妩h委書記張興安介紹。 城郊管委會結合各村實際,把基層治理、環(huán)境衛(wèi)生、村風民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融入村規(guī)民約,讓村規(guī)民約更“接地氣”。 “小網格”守護“大平安” “叔叔、阿姨,要是讓你們提供銀行卡、身份證信息,一定不能相信……”在流萬村,一群身著紅馬甲的網格員穿梭在人群中,他們向周邊群眾發(fā)放防養(yǎng)老詐騙宣傳單,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一對一”“面對面”向群眾宣傳反詐騙知識。 城郊管委會配備網格員,通過定期實地入戶走訪,提供精準暖心的服務,使網格成為發(fā)現(xiàn)風險的“第一哨所”,網格員成為防范化解風險的“排頭兵”,“微服務”密織了“安全網”,“小網格”撐起了“大平安”。 “小調解”促進“大和諧” “曾老師,感謝您親自上門幫我們兄弟調解矛盾!”里善村一戶陳姓兄弟,因家庭矛盾被村中“草根”和事佬工作站的曾漢章成功調解,送來錦旗表達謝意。 “一旦有兄弟不和、鄰里糾紛,草根和事佬曾老師都上門耐心調解,村里非常和諧”“土地流轉的意思就是指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將土地經營權(使用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或經濟組織,即保留承包權,轉讓使用權,舉個例子讓你們更加明白”......一次次宣講,一次次登門,一次次談心,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將信訪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自“草根”和事佬工作站成立以來,共發(fā)放各種宣傳材料3000余份,接待群眾百余人次,一線排查化解矛盾糾紛30多起,協(xié)助化解疑難糾紛問題10余起,調解成功率99%,里善連年獲得“十無平安村”稱號。 城郊管委會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入手,以網格服務為基礎、綜治中心為載體、智能防控為手段的“三位一體”綜合治理機制,注重發(fā)揮網格員、平安志愿者、“草根”和事佬等六支隊伍的作用,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